關于很多想走向海外商場的我國手機公司來說,至少在專利訴訟這一點上,它們與世界公司又近了一步。曩昔一個多月,專利訴訟在我國商場頻頻迸發:華為訴三星、佰利訴蘋果、高通訴魅族,國產手機的團體“露臉”,讓這個本來競賽已成紅海的智能手機商場顯得愈加嚴酷。
魅族暗示高通有黑箱操作 誰來擬定規矩
高通與魅族的訴訟還在發酵,讓外界獵奇的是,魅族在媒體交流會上扔出的“黑盒子”概念仍舊無解。這個暗示高通訴訟不公正的東西,魅族并沒有給出清晰說法。但有一點能夠承認的是,阿里出資入股、出貨量在上一年初次超越2000萬部的魅族,想要成為翻開這個黑盒子的人,并竭力向外界傳達魅族是一個有實力的手機品牌。如魅族科技副總裁李楠所言,“魅族是絕無僅有的不依托高通就能做大做強的企業。”但在專利這件事上,商洽和訴訟的才干僅僅一方面,更多背靠的是公司的立異才干和研制堆集。
專利費應收多少
在手機處理器商場,高通的驍龍系列處理器產品終年處于領頭羊位置,搭載其處理器的我國手機比比便是。依據商場研討公司Counterpoint的研討報告,本年二季度,華為、OPPO、vivo和小米這四家廠商,現已占到了我國商場的53%,而這些品牌絕大部分產品都用了高通的驍龍處理器。
魅族本來是一家做Mp3和Pmp的小廠商。2007年在蘋果推出iPhone后,魅族于次年開端做起手機事務,直到現在,除了在榜首代魅藍Note電信版上選用過高通驍龍615之外,再也沒有挑選過高通,而大都挑選了高通的競賽對手MTK(聯發科技)的處理器,部分產品也用過三星的處理器。
但沒有運用過高通的處理器,并不意味著魅族不必向高通交專利費。高通的商業模式首要由兩大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專利技能的授權,另一部分是處理器的出售,在這個案件上,魅族首要侵略的是榜首部分。
6月底,高通正式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交對魅族的申述請求,由于魅族在運用高通的根本專利,包含3G(WCDMA與CDMA2000)及4G(LTE)無線通訊標準的相關專利,但回絕向高通付出專利費用,因而高通正式申述魅族。
舉例而言,WCDMA、CDMA2000、TD-SCDMA這幾個姓名代表不同的網絡技能,但都包含CDMA的字眼,這個中心技能叫碼分多址,能夠說CDMA技能是其間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高通恰恰是CDMA技能的專利持有者,因而它能夠向一切運用該技能的廠商收取專利費,不限于手機廠商、運營商。眼下的4G年代盡管中心技能換成了正交頻分復用(OFDM),但高通多年堆集專利儲藏仍然不容小覷,在4G上也有不少堆集,而國內廠商現在都把全網通作為自己的賣點,也必定運用到高通的技能專利。
至于為何挑選在這個時刻點發申述訟,多位了解高通的業內人士對騰訊科技表明,是由于魅族在阿里出資后,年出貨量從百萬級跨入到了千萬等級,高通不能容忍這樣大規劃的技能侵權,更不狠心拋棄這筆合法的收入。
還有知情人士對騰訊科技泄漏,自上一年高通反壟斷案完畢后,高通依照調整后的授權計劃與各手機廠商連續商洽,與魅族的交流在無法達到共同的情況下終究建議了訴訟。
高通相關負責人表明“專利答應商洽是常見商務商洽的一種,現在高通現已與超越100家我國公司簽定了專利答應協議。在長達一年多的時刻里,高通向魅族建議了多輪交涉,可是魅族一向挑選采納拖延戰術,回絕商洽。2016年4月咱們向魅族宣布終究要約,魅族對此沒有回應。”。
魅族對此回應,商洽中有遇到問題和困難,魅族很想發布,可是不能說。由于高通和廠商商洽的內容是不能揭露的。魅族以為,這種高通的“黑盒子”不能夠確保公正、合理、非輕視,并表明會應訴。
依照流程,訴訟之后法院需求查詢審閱后才干立案,之后被訴方在必定時刻進行答辯狀,并向法院提交相關資料。
“黑盒子”式商洽
已然無法繞過高通的技能專利,魅族為何還不交專利費呢?
在高通發申述訟沒多久,魅族就舉行發布會以“黑盒子”暗示高通這次訴訟是黑箱操作,是不公正的商洽,并稱魅族沒有運用高通的處理器,在相關專利上應該下降授權費,高通仍舊依照正常份額收取是沒有誠心。
一時刻,“黑盒子”是什么成為外界注重的焦點,一起,魅族也借此也把言論的壓力拋向了高通,乃至不吝進步行將發布的MX 6產品定價來證明高通專利費的貴重。
7月6日,也便是兩邊榜首次“交兵”沒多久,魅族科技總裁白永祥發布了一條微博,稱“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魅族行將發布的MX6手機將進行提價”。不過,幾分鐘后,白永祥又快速刪除了這條微博。
“黑盒子”與上一年的高通反壟斷案有關。
上一年2月,高通與我國發改委達到解決計劃,除了交納罰款外,高通在商業模式上也做出了調整。調整后的成果是:在技能專利授權上,高通將對3G設備(包含3G/4G多模設備)的整機零售價格收取5%的答應費,對包含3模LTE-TDD在內的4G設備如不施行CDMA或WCDMA則收取整機零售價格的3.5%,并在此基礎上依照65%收取答應費。
以2000元一部手機而言,手機廠商需求向高通交納專利答應費為:2000×5%×65%=65元,非全網通則是45.5元。若依照魅族上一年2000萬部出貨量、1000元均價大略來算,魅族需求向高通交納6.5億元專利答應費。
據與高通洽談過專利授權的某手機品牌內部人士向騰訊科技泄漏,高通在反壟斷案后,帶著新的授權計劃連續與各手機廠商商洽,并向手機廠商展現手機運用專利的資料,一起給出新的答應費用協議。
據了解,每一家手機廠商和高通簽定專利授權答應的周期均不同,一般為三至五年,所交納的專利費用則是按季度付出給高通。
“關于本身持有較多專利的手機品牌,高通還需求進行專利反授權以及彼此專利價值評價,這個過程中因持有專利數量及重要性不同,手機廠商與高通簽定的答應協議也會略有改變。”該人士說。
以華為、中興為例,這兩家的專利儲藏與高通比較有過之而無不及。來自華為的數據顯現,到2015年末,華為在全世界范圍內累計取得授權專利50377件,這些專利包含對智能手機具有很高價值的LTE通訊、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用戶界面等專利。在2015年世界專利協作公約(PCT)下所持有的世界專利請求數排名中,國產手機排名中僅有中興、華為兩家。中興通訊的請求數以2155件排名全球第三,三星也僅列第四。
還有酷派專利總量也超越7000件,聯想在收買摩托羅拉后,專利儲藏量也大幅提高。聯想CTO、聯想創投集團總裁賀志強近來表明,聯想每年專利注冊量達兩三千件。
另一手機廠商的知識產權相關人士也對騰訊科技說:“像‘中華酷聯’老牌的手機廠商一向比較注重研制立異,多年來堆集了不少專利,加之手機出貨量規劃都很巨大,所以在與高通的專利洽談上要比其他家具有更多本錢。反過來說,這些手機廠商能夠經過這些優勢來交換高通必定資源上的歪斜,如優先供貨、更多服務的特性定制化等,這里邊也天然會有專利答應上的微調。”
據了解,高通在每簽完一項專利授權后,都會向我國發改委進行存案,以示公正。“關于這種微調,各手機廠商都心知肚明,但也無可厚非,由于這便是商業買賣,等價交換。”該人士說。
所以,高通有所“歪斜”的做法或許正是魅族“黑盒子”里暗示的“不公正的東西”,魅族想具有和大廠平等的議價權,而事實上這樣的“歪斜”在商業協作中十分遍及,反而暴露出魅族對研制立異的注重度還遠遠并不行。
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的統計數據顯現,到2016年6月26日,魅族提交的專利請求中,創造發布數為572件,創造授權數28件,實用新型數44件,外觀設計數153件。比起“中華酷聯”的專利數量簡直何足掛齒,且缺少標準中心專利。
博弈背面
專利戰耗時一般較長,終究成果無非是寬和或許交罰款,但博弈的背面都指向了一點,那便是對知識產權的尊重和布局。
《國家立異驅動發展戰略大綱》、政府作業報告和國家“十三五”規劃大綱都著重,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運用,加速知識產權強國建造。
最近,國家又將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十三五”規劃納入了20項要點專項規劃之中,這表明國家關于知識產權保護作業的注重現已提高到史無前例的高度。企業關于知識產權保護和保護,知識產權辦理的標準,這是與國家大的政策方針共同的戰略方向。專利環境的改變也促進了專利戰進入高發期。